欢迎来到中共温州市委党校!

    开放办学

开放办学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开放办学

聚焦守正创新 感悟文化传承——省委党校2022级文化社会学专业研究生班赴苍南开展现场教学

时间:2023-05-31 浏览人数: 来源:教务三处(社会主义学院教务处)

  5月27日,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温州市委党校教学点2022级文化社会学专业全体学员,在任课老师高孟然的带领下,先后赴苍南矾山镇福德湾古村落、南洋312平硐、霞关老街、马站镇蒲壮所城开展现场教学活动,感受苍南三个“600年”的文化积淀、历史人文资源活化利用、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矾山拥有储量丰富的明矾矿藏,已探明的明矾储量高达2.4亿吨,占全世界明矾储量的60%,全国明矾储量的80%,因此素有‘世界矾都’之称。”讲解员告诉大家,炼矾曾“哺育”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矾山也因明矾的开采和生产成为重要的工业集镇,矿区的生产总值一度占据温州地区工业总产值的38%。但炼矾也带来了大量的矾渣、矾浆、矾烟,使自然环境和群众健康受到了极大威胁。于是当地政府自2012年开始践行“两山理论”,并于2017年全面停止采矾炼矾,提出了走“文化立镇、旅游兴镇”的发展转型之路。在讲解员的指引下,学员们在福德湾拾级而上,感受古村落的原始风貌,如今的小镇,炼矾“活遗迹”的高塔炼炉依旧环立,但放眼望去却是青黛耸立,草木葱茏,溪水清澈……

  在工矿遗址南洋312平硐内,学员们聚精会神地听取讲解员对矿硐内部结构、矿石品相以及采矾、炼矾古法技艺的解说,沉浸式体验工业文化遗产的魅力,感受这个有着650余年炼矾历史的矿山小镇“前世今生”的蝶变——从以“矾”致富的辉煌到以青山绿水之美,文化遗产之雅的非“矾”之路。如今的矾山矾矿遗址已被列入首批“国家工业遗产”、第二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1.png

图:学员乘坐小火车进入南垟312平硐

图片2.png

图 :学员参观南垟312平硐

  苍南拥有独特的山海风貌与人文历史,除了600年的工业文明,还有600多年的商贸历史和抗倭文明,历史上曾有着“小上海”之称的霞关老街及保存完整的明代抗倭海防城堡建筑蒲壮所城也成为了本次活动中的重要一站。学员们领略了中式吊楼与南洋风格建筑相融合的商贸老街,从层层叠叠、落错有致的老街高处眺望“168黄金海岸线”海景风光,感受百年老街被赋予的新生活力;在蒲壮所城,学员们被当地特有的“拔五更”民俗活动深深吸引,在为先人们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精神所折服的同时,也针对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俗活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蒲壮所城的城墙上,在百年老树下,在纪念馆里,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大家仿佛置身古战场上,见证先人们用智慧赢得了一场场抗倭的胜利。

图片3.png

图:学员们在霞关老街参观

图片4.png

图:学员参观蒲壮所城

  在5月28日的现场教学班级论坛上,学员们以“温州在文化保护和发展利用方面值得总结和借鉴的经验”及“温州文化保护与发展利用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题进行研讨,结合参观考察体会和生活实际,分享了学习感受。陈甲、蔡小贞、林晓丽、肖云筑、傅一特等5位同学分别代表小组作了精彩发言,内容涉及龙舟文化、海防文化、温州鼓词等。最后,高孟然老师围绕“文化与经济、文化保护的当代与未来、文化保护的活化利用”三个方面作了总结。

  高孟然老师指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专业且关切长远的事。在做好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也要了解当代人对文化价值的追求,要了解文化,顺应文化发展趋势。对文化最好的保护就是活化利用。而文化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最重要的就是讲好大家都能听懂的‘故事’。”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大家纷纷表示,此次研学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了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如何做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要不断树立文化自信,将所学所思融入到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工作中,对历史、文化、生态都本着敬畏之心,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温州及浙江的区域文化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贡献微薄之力。

图片5.png

图:学员们在矾山镇福德湾古村落研学合影

 

供稿:2022级文化社会学在职研究生 王嫔嫔 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