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有诗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徜徉于书海,如与智者的交流,与大师的对话,让我们受益匪浅又心醉神迷。9月29日下午第二期县级班举行了罗山悦读——红色经典读书报告会。此次读书报告会分为两大组,共有徐孟鹤、郑向京、沈岩明、王伽伽、陈文斌、赵新华、钱筱楼、叶汶、叶新明、吴作俊、邹挺谦、杨艾立、周新波这十三位学员分别进行发言与大家分享读书心得,并由党史党建教研部梁德君教授、高伟军博士进行点评及总结。每位学员的选材都非常丰富,并且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联系当下,将书读活读透。现将部分学员的读书体会分享如下。
叶汶同学细细品味《长征》、《红岩》、《焦裕禄》等几本著作,努力在领导干部读书三境界中的“灯火阑珊处”领悟红色经典著作的真谛。他认为,重读《长征》,重温长征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重读《红岩》,重温红岩精神,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重读《焦裕禄》,重温焦裕禄精神,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勇于担当作为,努力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郑向京同学重温了毛泽东同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觉得对现实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她认为,第一,我们做任何工作,尤其是做出重大决策之前,要特别注意防止主观主义的错误。第二,在学习方法上,不能简单的为学习而学习,要有效的结合自身的工作去学习,要带着问题学习。第三,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只有丰富的知识与通过调查研究得到的第一手资料相结合,才能进行理论创新和实际创新。
王伽伽同学与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海霞传》。她选择这本书出于以下三个原因:一是《海霞传》确是一本好书,书中描绘和展现的爱国爱乡精神,无私奉献情怀,非常正能量,非常鼓舞人。其次,这本书中所讲述的人、事、物,就在我们身边,近在咫尺,让大家感觉英雄并不遥远,你我也许不能成为英雄,但是英雄所做的一些事,你我也可以通过努力做到。三是王伽伽同学与这本书有着极大的渊源,她本人亲身在“洞头海霞女子民兵连”当了五年的连长,感同身受,特别有共鸣,对“海霞精神“的理解特别深刻。
吴作俊同学分享了毛泽东同志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光辉著作从十二个方面做了系统阐释。对当前全面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切实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赵新华同学读毛泽东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有感。早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武装割据时期,曾有人质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毛泽东同志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用革命的不断胜利这铁一般的事实否定了这一质疑,并确定了以武装斗争为革命斗争的主要方式,以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的革命方针。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证明,只有毛泽东的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道路!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所有领导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解决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个中国革命最根本的问题的人。(教务一处胡雨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