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共温州市委党校!

教学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干部培训 > 教学研究

立足本土,完善核心课程体系构建和创新

时间:2018-07-03 浏览人数: 来源:苍南分校

苍南县委党校

 

[内容提要]: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必然坚持以党性教育和党的基本理论教育作为核心的课程,结合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围绕核心课程构建课程体系,不断探索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创新,让党校在干部培训中不仅凸显红色学府的特性,更是能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让党校成为干部培训中党性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

 

[关键词]:本土   核心课程   构建   创新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因此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十九大的胜利召开给党校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适应新时代党校工作要求,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做好干部培训工作,是摆在党校面前首要思考的问题。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姓党,就是要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因此,党校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必须以党性教育、党的理论课程为核心,加强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上的不断创新,全面打造红色学府。 

苍南党校近些年来,坚持以立足本土,围绕打造“红色学府.幸福家园”为目标,在教学和科研中坚持以核心课程为导向,以模块教学为抓手,以本土化为内容,不断探索党校教学、科研新路径,不断完善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创新。为此,我们在构建核心课程体系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挥发教师的主体作用,开展本土化教学内容和研究,不断探索县级党校核心课程体系的建设路径。

一、核心课程和核心课程体系的内涵

1、核心课程定义:“核心课程 ” 概念的诞生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斯宾塞 Herbert Spencer 的研究成果中,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的齐勒 T.Ziller提出“ 齐勒计划 ”,他提出把神学、世俗历史文学置于课程体系的核心,构成核心课程,其他课程一定能够围绕这三门课程进行统合,其后关于核心课程的解读不断被从社会学、哲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理解,形成了社会取向核心课程观,经验主义取向核心课程观,学科取向核心课程观和混合取向核心课程观等多种解释,无论核心课程取向如何,但核心课程必须是课程体系中位居核心位置,且具有生成力的观点基本成为共识。因此核心课程是指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具有生成力的那部分课程,它与课程体系的其他部分形成有机的,内在的联系。

2、核心课程体系定义: 课程体系是指学生在某受教育阶段接受的课程总和。一般学生在学习期间要接受多门课程,这些课程可以由多门学科课程或课程板块组成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核心课程则只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一部分课程,其他课程可能是学生专业教育课程,在中国高校一般认为专业教育课程更为“核心” ,但西方课程论者则认为核心课程才是核心,是学生教育不可或缺的课程,其他课程需围绕核心课程进行,专业教育也是如此。

3、党校的核心课程体系: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的核心课程体系必须坚持以党性教育、党的基本理论教育为核心课程,始终贯穿党校的课程体系中,全面凸显党校与一般高校的区别,真正把党校打造成为“红色学府”。如,我们在主体班次的课程体系设置上,我们根据核心课程的要求,并结合党校的实际情况,设置以党性教育和马克思基本理论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核心课程之外我们根据实际设置了能力提升、专业技能、心理素养等课程。在核心课程的教学中,我们立足本土,根据实际出发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创新探索。

二、以本土化推进核心课程的探索

我校在探索核心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坚持以本土化为立足点和推手,结合实际开展有特色的教学和方法上的创新。所谓的本土化有三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层含义是:以本校教师为本。确立教师在核心课程体系中教学及科研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并不断通过培训等路径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师驾驭党校课堂的能力,努力探索教学方式的创新。

第二层含义是:以党校发展为本。在课程设置上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根据学校教研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设置,有针对性进行改革创新;

第三层含义是:以服务学员发展为本。核心课程的设置终极目标是达到培训干部的目的,提高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挖掘苍南的本地教学资源,让党校的核心课程与苍南县的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无缝对接,让学员在短期的培训中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三、本土化探索核心课程体系构建和创新路径

1、坚持党校姓党,把握党校教学的主旋律

把党校打造成为红色学府,真正体现党校姓党的本质要求。为此,我们立足本土并于2014年提出“红色学府.幸福家园”的创建活动,将红色学府的创建活动融入到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中。具体如下:

1)扎实推进“红色学府.幸福家园”的创建活动。首先在制度上引导红色学府的创建,我们不断完善教科研制度、科室职责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等,通过制度规范红色学府的创建活动;其次,开展“红色学府.幸福家园”微党课+擂台赛的系列活动,至目前为止我们一共举办五季的主题系列活动,不仅在全体教职工中营造红色学府的创建活动,更是将“红色学府”的创建影响培训的干部和党员;第三,在校内打造红色文化氛围,烘托红色主旋律,如设置习近平的重要讲话、红色文化宣传广告等。

2)设置核心课程教学模块,彰显党校姓党。首先,我们立足本土精神设置以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核心课程共六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其中党性教育2个模块,理论教育4个模块;其次,在模块教学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优势,在紧扣核心课程的前提下,精心设置模块专题;第三、模块教学内容紧扣县情和学员实际需求,充分发挥本土的教学资源及学员的现实需求,不仅让教学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更是发挥学员在培训教育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的实效。

3)注重目标引领,坚持把建设高水平党校作为努力方向。坚持把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红色学府作为贯彻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载体和抓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意志和需要培训干部,把党校建成县委思想的宣传主阵地,县委发展理念的传播地,县委决策部署的推动阵地。苍南党校当前正面临新校建设的重大工程,这是县委、县政府对党校事业的极大支持,作为党校自身而言,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党校软件上的建设,打造一支党性过硬,业务素质一流的教师队伍,以适应当前苍南党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2、立足本校教师,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在核心课程设置下的单元教学模块中,专题讲课、现场教学、党性分析、理论研讨等教学内容中都必须由专业的教师来完成。随着党校事业的发展,县级党校教师不仅能讲好专题课,同时要能努力做好科研和咨政,让教师的教、研、咨能力一体发展。为此,近些年来,我校围绕核心课程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路径,从而达到提高党校培训质量的目的。所谓的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具体如下:

1)完善制度,营造以校为本理念。为树立以校为本的理念,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构建一系列的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校本科研的实施。为此,我们根据学校的教学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来规范教师的教学、科研,并以制度推动教师把自我提升内化为自我的需求,从而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具体以下几方面:首先明确的教学任务,对全校的专兼职教师规定明确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对于年度未能完成工作量的教师,需扣发年度奖金,且不能参与职称申报、年度优秀评选等;其次,量化的目标考核。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我们制定了详细的量化考核体制,对教师所参与的主体班次的教学、学员论坛、现场教学、教学调查等活动,都细化为教师的课时量来进行统计,让每个教师在全年的教学活动中都参与其中,并根据参与的各种活动进行量化考核,并根据教师的量化分数按照一定标准对教师进行奖励;第三、全面的教学把控。既要做到教师有足够的工作量,又要保证教学的质量,我们在设置核心课程体系制定从专题课的选题、教学的试讲、教学的反思、课堂的评价都制定相关的制度,让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每一个新的专题,都能从“选题—试讲—反思—评价”四个环节进行把控,促使教师自觉提升自我的教学质量。

2)加大教研投入,彰显教师主体地位。教师是党校教学主体,是党校办学水平的关键,也会我们打造核心课程体系的关键所在。为此,我校坚持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加大对教研资金投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教师专业素质能能不断得以更新,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首先,开展自主培训。近年来,我们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专题研修班、培训班、研究生学历教育等培训方式,如2017年暑假,我们组织教师参加北大培训班。每年通过各种培训,至少让每个专职教师接受一次以上的培训,目的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其次,开展以校为本的培训模式。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开展每月常规教学活动的集中探讨,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间的结对学习等一系列的方式,来挖掘内部潜力,促使教师的自我成长;第三,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自我培训。教师每个月参加的学校组织的“两学一做”活动,开展党的理论学习,保证党校教学能坚持正确的方向。

3)建立互学机制,发挥集体教研力量。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建立了教师之间的互学以及教师与学员间的互学机制。首先,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引领能对其他教师起到很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们学校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他们的教学成为其他教师的榜样,如学校的陈庆挺、洪涛、林黎明老师。他们的教学不仅为学校赢得很好的声誉,也给其他教师起到很好的示范。其次,集体合作的教研机制。为让学校教师能普遍得到提高,我们学校将全体教师进行分别组合,根据不同的任务分化为几个小组,各教师之间自由搭配,本着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合作的原则展开课题研究,教学调研等活动;第三,教师学员的互学创新。为了更好的深入了解学员,同时让教师能从学员身上学到知识,促使教与学相长。在2017年的中青班教学中,我们让学员在现场教学基地、微党课+擂台赛、论文调研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让我们的教师参与其中发现自身的不足。

3、坚持本土内容,促进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县级党校在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中要突出本土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本土化的教学内容设置,让培训更接地气,让培训的效果更加明显,为此,我们学校在核心课程设置中充分利用苍南现有的教学资源,紧扣苍南建设浙江美丽南大门的“1+5”发展模式,提升培训的实效性,具体做法如下:

1)充分利用本地师资力量,让核心课程教学更接地气。在2017年的科局长和中青班的教学中,我们分别邀请县委书记、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宣传部长、组织部长等领导给学员上党的理论和党性教育的专题讲座,如县委书记黄荣定给所讲授的《如何做一名有担当的领导干部》,县委常委领导到党校授课,不仅教学效果好,更是在讲课中具有针对性,也在无形中让学员感受到培训教育的重要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同时,在本期中青班教学中我们一共邀请科局长12人授课,来自一线的科局长授课能与苍南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让培训更接地气,所开设的核心课程专题如《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文化纬度理解制度、管理和人性》《苍南预防职务犯罪》等专题,这些核心课程专题的内容更能贴近苍南干部的实际。

2)挖掘本地教学资源,围绕核心课程设置专题教学。当前,苍南正处于大发展的时期,县委、县政府根据“八八战略”的指引,提出建设美丽浙江南大门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个发展目标就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打造一支苍南铁军。为此,我们在设置教学内容模块上,将本地的教学资源与核心课程设置相结合,更好地达到培训的目的。为此,我们在模块教学设置上将苍南的本地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如矾山朱程故居所开展的《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在龙港中对口村的《主题党日,发挥党员在美丽乡村中的关键作用》,《苍南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成效》、苍南新区、台湾小镇发展的现场考察、苍南革命史、苍南县职务犯罪等内容,这些生动的教学现场和教学材料,更能引起学员的共鸣。

3)立足学员自身,让学员在自我教育中得到提升。在核心课程模块设置中,我们围绕学员召开各种党性和理论的自我教育,如开展针对学员自身党校的分析问题上,我们开展小组讨论、民主生活会等,并安排《怎样进行党性分析》专题辅导,组织学员开展一次深刻、认真的个人党性分析,进一步提高党性修养。还有通过访问开展访贫问苦活动,选择到群众最需要、发展最困难的地方进村入户,给贫困群众送去关心,捎去温暖,真心诚意急民需、解民困、纾民忧。通过这种的教学设置,让学员能直面自己,并在自我的反思、剖析中提升党校修养,丰富党的理论素养等。

4、坚持不断创新,探索核心课程的教学新方法

党校的教学方式方法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的完善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核心课程教学,必须要有不断的创新精神,让核心课程的教学更生动化、通俗化,让学员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教学模块内容。为此,我们学校在不断在教学形式上的创新探索。具体如下:

1)教学主体上的创新:以学生为主导,让教学目的内化为学员的自我追求。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开展的各种讨论会、生活会、党性主题演讲等活动都由学员来主导。今年,我们在现场教学基地的活动中,全程由让学生来组织完成,如朱程故居的红色教育主题活动教学中,从课前的准备、现场仪式、活动内容、红歌演唱等,全部由学员自主安排,教师仅仅将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安排后,其他事情都由学员根据要求进行设计。

1)教学内容上的创新:为增添教学的载体丰富化,在内容上引入经典红歌。发挥红色音乐在培养学员党性上的重要作用。如我们在现场教学上通过广场演唱《我宣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经典歌曲,让激情澎湃的经典红歌来激励学员,让学员在音乐中感受到作为党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更好的领会

3)教学方式上的创新:让“微党课+擂台赛+红歌”的教学方式引入主题班次教学。我们在原有的宣讲中“微党课+擂台赛”的教学创新方式,引入主体班次的教学中,并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增添经典红歌和党的理论知识竞赛,宣讲模式扩大到主体班次的教学中,在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成效。11月份我们学校与藻溪镇联合举办一场由300名党员参与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讲活动,活动中我们让50名中青班的学员参与现场,与乡镇和村居党员一起在“微党课+擂台赛+红歌”的活动中学习十九大精神,这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不同群体的党员共同参与学习十九大精神,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不仅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发挥学员在活动中作用。在活动学员引领全场高歌红歌《我宣誓》的歌曲,让党员能通过歌曲的方式重温入党誓词,并参与活动的准备、举行、总结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方式的创新不仅让学员认识到党的理论在基层中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更是通过这种切身的体会,将党的理论内化为自我的积极追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基层党校在探索核心课程体系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很多的困惑和难题,在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要不断完善和创新课程体系设置,以适应当前全面加强党员核心素养教育培训的需求。为此,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让县级党校在新时代的干部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红色学府是怎样打造的——省委党校荣获“全国党校系统教学管理优秀奖”纪实.青海日报/2015 年/4 月/30 日/第 001 版

3.陈一鸣.践行三严三实,打造红色学府.求知.2015.4

 

(本文获2017年全省党校行院系统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优秀论文入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