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时间:2020-03-31 浏览人数: 来源:教务一处
中共温州市委党校 梁德君
在党的干部教育讲坛上用学术讲政治,这本是一个特别清晰的教研工作方向,然而现在重新提起,除了表明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的干部教育工作出现了某些问题。如何做到用学术讲政治?笔者试图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下自己的浅见。
一、用学术讲政治关键是厘清并处理好政治与学术的关系
做到用学术讲政治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一种把学术与政治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有的同志认为,政治的核心是立场问题,一旦有了政治价值方向定位,就不需要再进行科学的合理性思维和实践求证,所以一旦有了政治就意味着放弃了学术。同时,学术追求的是科学,而自然与社会的规律更是不应该被社会利益所捆绑,所以追求科学就意味着放弃政治立场。这种完全无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无疑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认识。
历史和实践早已雄辩,我们共产党人讲的政治及运用的学术本身是一个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
一方面,共产党人讲的政治是建立在人类科学基础上,并以与时俱进、不断随着时代发展的科学作为支撑。随着人类探索社会与文明发展规律的进程,在总结继承人类文明发展的全部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真正做到能用科学的立场和方法研究解决人类社会发展各方面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从表面上看,马克思主义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因为它公开申明它是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但它更是确定了一个人类社会更长远的发展目标,那就是要以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带动全人类的解放,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发展和解放。这种政治追求超越了时代局限也超越了阶级局限。由于它站在全人类全社会的高度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不是单纯以某个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为行为目标,所以它必然也能够调动和运用最有效的人类科学工具,进而实现最崇高的目标追求与最科学方式方法的统一。所以,共产党人的政治从来离不开学术的科学支撑,而学术科学因为支持了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事业而发挥了最大的功效。
另一方面,人类的学术研究行为从来都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而不是随意的游戏。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复杂化带来社会分工的更加细密,科学研究更加注重在一些局部及特定领域的特别关键点,尽管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不断凸显着学术研究的价值和地位,但一切科学技术成果最终还是需要被人类社会生活与生产发展的需要整合为体系化的东西,也就是说,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的目标和实践引领着科学技术发展及其为此展开的学术行为。作为不断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科学引领的共产党人的政治行为,自然会形成对学术行为的引领和指导,学术行为自然不能成为完全脱离政治方向的闭门造车。
鉴此,作为党校教师,我们一定要坚信也一定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共产主义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以及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着坚实全面厚重的学术支撑,是科学是真理。同时,我们也一定要努力通过学术修养提高科学认知能力,以系统深刻的学术逻辑把共产党人的政治讲清楚讲明白。
二、用学术讲政治重点是讲明白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用学术讲政治包含着的内容和要求十分丰富,以本人愚见,要有重点选择,抓住重点才能便于解决问题,而这个重点应该放在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
首先,要突出地讲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观点和人民立场。政治的首要问题是为什么人的立场问题,只有讲清楚为什么要坚持人民立场的政治站位不改变,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讲清楚,才能把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作为讲明白。基于人类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探索成果,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进而形成了一种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学术体系,而这个学术体系首先强调的就是社会立场。基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主人、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指明,只有定位在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价值取向,并团结和依靠人民投身于解放和发展自己的事业,才是实现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并由此带来人民幸福的最科学合理途径。所以,《共产党宣言》公开申明“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毛泽东同志也特别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其次,要真正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观点和人民立场讲明白。马克思主义因为选择运用科学手段和方法解决问题才成为至高的人类智慧,建立对马克思主义这种正确认识的科学深刻领悟,才能感受到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性和光明实践前景,进而坚定理想信念,自觉锤炼坚强党性。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成真理,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成科学,把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治作为讲成必然。在这里,如果没有坚实厚重的学术作科学支撑,没有新时代学术研究的创新成果进行论证和逻辑支撑,那只能是价值观的强加,一定要通过学术的科学求证防止理论宗教化。
三、用学术讲政治方法是实现政治统领和学术支撑相统一
用学术讲政治体现了责任和方法两个方面的要求,把这两个方面的要求结合好,做到政治统领和学术支撑相统一是最基本的方法,即要以马克思主义统领好现代自然和人文科学的新理论新思想,又要不断以新学术的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一方面,我们党校教师要带着使命进行自己的学术工作,实现政治统领学术。党校教师是担负更加神圣使命的教师,同普通教师一样,首先要有良好的师德,并以此为基础承载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专业技术知识。
首先,我们必须要带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培养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必和使命感投身工作,以强烈的责任意识自觉提升学术能力。本人认为,党校教师的科学研究就是带有政治意义的工作,决不可轻视和偏废。
其次,要以确保政治任务实现为目标进行科学研究,树立正确的学术工作方向,使自己科研产生的学术成果不断转化为主体班次的教学成果,真正实现教学引导科研、学术支撑和提升教学的目标。一个教师拿不出过硬的本领,就不能在庄严神圣的讲坛上站稳。
再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科学研究工作,防止学术的政治偏离。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西方先进思想理念和研究方法的进入,过去我们发展相对落后的学科难免充斥不少西方的东西,不可否认这曾经对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及社会生活及治理发展有过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但东方农业文明独特的国情注定一切学术行为不能完全照搬西方。任何拿着西方管理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术研究体系、学术框架生搬硬套在我国相应领域进行工具主义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悖的,也只能酿成一个个“把大象放冰箱”的笑话。
另一方面,我们党校教师要以不断提升的学术能力保证和提升自己的政治水平,特别是注重结合时代发展变化之新情况,把共产党人的政治不断讲出新意境。
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已经现成了的观点结论方法,还包括要结合时代发展进行的开新。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没有不断结合时代发展的充实发展和民族化,马克思主义只能走向僵化,只有不断实现开新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传承,用学术讲政治,学术的意义莫大于此。马克思主义还是开放的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综合人类各学科的科学思想和认知后创立的学说,它本身就是学术的产物,所以,它不仅不会排斥各时代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各学科各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相反,马克思主义者永远都是不断吸收借鉴人类自然和社会各学科各领域的学术成果不进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讲政治狭隘地理解为是对学术的排斥和否定,而恰恰相反,当我们正确地进行学术行为时,特别是站在科学的高度而非只是狭隘的利益眼光时,我们的学术行为则是体现了崇高而伟大的社会价值和政治意义,而这正是一个党校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本文获2019年全省党校行院系统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入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