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时间:2020-03-31 浏览人数: 来源:教务一处
中共温州市委党校 徐声响
内容提要 只有将“用学术讲政治”置于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与理论下考察,我们才能真正厘清“用学术讲政治”的科学内涵,才能把握其核心要义,开展教学。从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目标看,“讲政治”包含了知识、技能与情感三个维度。“用学术”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策略,这种策略的核心特征、课堂结构、具体策略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要实施这一策略必须教师与政治的同一性、教师与学术的协调性、学术与政治的适应性上有所突破。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党校教学 “用学术讲政治”
“用学术讲政治”作为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新理念新要求,已经在广大党校教师中产生热烈的反响,引起广泛的讨论。何为“用学术讲政治”,如何“用学术讲政治”,则聚讼纷纭,尚无定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迅速推广与普及。究其原因,无非在于每个人的视角不同、标准有别,无非在于党校教学缺少一个明确的、完善的理论体系,导致对于“用学术讲政治”理解各异。
实际上,党校教学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课堂教学,本质上是遵循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的,用已经取得共识的课堂教学的一般理论去解释“用学术讲政治”,或许更能清楚认识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色。
一、“讲政治”的三个目标维度
“用学术讲政治”的目标指向是“讲政治”。“讲政治”是党校教学的教学目标,党校教学所有课程都要讲到政治层面上。而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一定是“三位一体”的,包含了知识、技能与情感三个维度。
“讲政治”的知识维度在于讲题所负载的政治知识。主要是要让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党的思想理论、党的主张、党的要求。要讲清楚该讲题所承载的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措施,目的是让学员听懂党中央的有关精神和要求。从知识的维度上看,党校的课堂与其他课堂并没有根本性的区别,都是一种专业知识的传授。只是所传授的专业知识本身具有特殊性,它强调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从一定意义上讲,党的事业前进到哪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就推进到哪里,党校的教学就深入到哪里。因此,党校的“政治”教学不是以教材为基础的静态知识传授,而是以政治需要为导向的动态知识教学。
“讲政治”的技能维度更多的在于让学员知其“所以然”。不仅是让学员掌握政治知识本身,更多的是要理解政治知识背后的逻辑,更多的是要让学员学会如何去分析政治知识背后的逻辑,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如何按照这种政治知识的要求进行政治的行动。因此,“讲政治”的价值指向更重要的不是“授之于鱼”,而是“授之于渔”。作为党校教师,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理论工具传授给学员,提高他们学习理论、运用理论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政治”能力。
“讲政治”的情感维度在于提高学员的“讲政治”意识。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要求,党校教育的目标在于提高学员五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大局意识,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分析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胜任本职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领导能力。”在这当中,大部分都体现为一种情感维度的要求,体现为学员讲政治性的自觉性。我们要通过教学,培养学员对于党的“政治”的高度认同感、强烈自信心与行动上的自觉。
二、作为教学组织策略的“用学术讲政治”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这种活动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目标的设定与达成是教学活动完整周期。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策略,达成既定的目标。“用学术讲政治”则是我们选择的达成党校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策略。
这种组织策略以“学理性”作为其核心特征。因为党校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党校教学与一般的国民教育教学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教学活动的驱动更多以“以理服人”作为基本动机,而非“以情感人”式教学,而且这个“理”是基于某个学科某种理论的学理。这个学理既是教学的工具,又是教学的内容和目的。和国民教育的“理”的工具化、情境化是有明显区别的。我们不仅要以学理作为支撑,组织教学活动,传授政治知识,更要将学理自身作为一种知识、一种能力进行教学,达成教学目标。
这种教学组织策略以“学术框架”架构课堂结构。一是用“学术框架”联结课堂各要素。联结教师与课程,教师用“学术框架”安排教学的内容、设计教学的环节。联结教师与学员,以教师的“学术框架”对接学员存在的问题,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联结教师与评价,以学术框架的改进作为教学评价最主要的方向。二是以“学术框架”作为教学展开的主线。整个教学设计以“学术框架”为内在逻辑,以“问题导向”为逻辑起点,在学理逻辑的演绎中推进教学,解决学员的问题,实现教学目标。三是以“学术框架”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达成教学目标过程中,总是要遭遇一些困难和瓶颈。因此,课堂教学是以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为最核心的环节,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全在于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去突破。“用学术讲政治”正是用学术突破讲政治这一难题,这样对于党校的教学设计而言,学术框架的构建则成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这样,“用学术讲政治”作为一种教学组织策略,其基本的教学策略是这样的设计的:以“讲政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以学术框架作为主线架构课堂结构,用学理逻辑演绎串联、推进教学各环节,达成教学目标。这种教学的核心则在于如何建构学术框架的问题,其教学具体策略主要有:演绎策略——基于接受学习而设计的策略,但这种接受学习是奥苏伯尔所提倡的意义接受学习而非机械学习。由于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某种形式的抽象观念——概念或概括)到特殊(得出特定的结论),因此,运用演绎策略设计课堂教学,须考虑学员是否已掌握了成为推理过程起点的概念。归纳策略——也称“思考性讲解”,归纳策略是由教师展示定律和定理的发现过程,因此,归纳策略既具有发现策略对过程学习的特点,又具有接受学习的讲解特点。启发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的基本思想是要充分激发学员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员积极思维,提倡学员通过教师建构的学术框架自主获取知识、分析问题,是以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为理论基础的,是唯物辩证法在教学上有具体应用。探究策略——探究策略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即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学员的主动参与,发展他们的研究能力,共同建构学术框架,提升学习的能力。
三、“用学术讲政治” 教学组织策略实施的难点及突破
教学组织策略实施的难点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者、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三个方面,对于“用学术讲政治” 教学组织策略实施来讲,其难点主要也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突破:
一是教师与政治的同一性。这是教学设计者方面的难题,因为党校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受命教学”,其教学目标是组织既定的,必须根据党的干部教育培训要求、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需要、组织培训单位的组织意图来确定,或者说是“政治”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而作为施教者的党校教师的主观认知与这种“政治”需要之间必定存在客观上的距离,如何拉近这种距离,顺利实现组织的教学目标,就要求党校教师不断提高“讲政治”的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讲好政治。
二是教师与学术的协调性。这是教学内容设计方面的难题,考验教师有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有没有广阔的理论视野,有没有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一名党校教师除了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政治素养外,能不能用自己的学术能力建构一个逻辑强大的、比较有说服力的学术框架就成了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教师与学术之间的协调成了党校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在课堂上则表现为一种轻松驾驭、游刃有余的教学状态。要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唯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要将科研与教学统一起来。
三是学术与政治的适应性。首先是学术框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适应。即建构的学术框架的学理逻辑问题,能不能做到逻辑自洽,能不能很好地揭示“政治”的内在逻辑。其次是学术框架与学员问题的适应。能不能将学员的问题、困惑转换为学术问题,用建构的学术框架分析这些问题,在课堂上为学员就教学的内容进行解惑。最后是运用的学术理论与政治价值的适应。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了一些西方经典理论建构学术框架,去解释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在实际教学中有时给学员带来这样的困惑: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无法解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这或许是由于施教者自身的学术水平和能力有限导致的,但实际上带来了一些意识形态方面的挑战。面对以上三个不适应,我们党校教师除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外,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学员的需求,了解学员的问题,课堂教学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此外,党校教师的所有研究,一定要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去寻找答案,建立的学术框架必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适应。
参考文献:
[1] 王东京. 关于用学术讲政治的几个问题[N]. 学习时报,2017.08.04.
[2] 李晓文,王莹 .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 贾建芳. 谈谈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学理念[N]. 学习时报,2019.03.15.
[4] 李喆. “用学术讲政治”的内在运行机理探析 [J]. 理论学习与探索,201903.
[5] [美]安·S. 爱泼斯坦. 学习品质:关键发展指标与支持性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本文获2019年全省党校行院系统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入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