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共温州市委党校!

    科研咨政

科研咨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咨政

后陈村:让村务在阳光下运行——《乡村振兴看浙江》案例介绍之七

时间:2020-09-08 浏览人数: 来源:研究室

[导读]《乡村振兴看浙江》一书由温州市委党校组织编撰,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编辑组为了配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将对书中的案例逐一进行推荐,欢迎各界关心农业农村农民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基层干部和社会公众予以关注。

引言

为破解村级组织存在的村干部滥用权力、干群关系紧张等问题,浙江武义县后陈村选举产生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后陈村从上访大村发展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本文对“后陈经验”诞生、发展、完善过程中的人、事、权进行梳理,对“后陈经验”从“一村之计”上升为“一国之策”的基层治理智慧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浙江样本。

2004年6月18日,后陈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2005年6月17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专程到后陈村考察。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8次对深化完善“后陈经验”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先后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我国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浙江样本。

 

一、上访大村:转型期后陈村的阵痛

后陈村属于富得比较早的村,上世纪七十年代后陈村人养蚌养鱼、办砂厂、制水泥,积累了大量财富,村里盖起了三层高的村委会楼,修了武义县第一条农村水泥路。本世纪初,随着工业园区的开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村里1200亩土地被征用,土地征用款达1900万元。但是90年代中期以后,后陈村村级财务管理一直不顺,村民对村级财务不公开、管理混乱十分不满。2001-2003年,后陈村连续两任村书记因经济问题被查处,村民不断集体、越级上访,甚至发生了聚众砸警车的事件。

 

二、星火燎原:从小村探索发展到国家制度的故事

15年前,后陈村那场对村务管理混乱的反思碰撞出来的改革火花,如星火燎原之势,由一项“治村之计”上升为“治国之策”,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组织法》,明确规定“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

(一)“小舟撑出柳荫来”——后陈村的制度创新

1.乡镇干部临危受命。2004年,后陈村人、时任武义县白洋街道工办副主任的胡文法被街道下派到后陈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胡文法上任后,首先是摸情况、听意见,发现村里矛盾百出的根源——财务不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缺失;权力过分集中,书记和主任两个人说了算;村干部以权谋私,侵占村民利益。村里问题多、群众意见大可想而知。抓住了问题的症结,胡文法提出,要建立一个财务村务监督小组。该提议得到了大多与会者的响应和拥护,财务村务监督小组很快成立起来。

2.上级政府规范提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县纪委、组织部、民政局等部门组成的调研组到后陈村蹲点。认为现有的财务村务监督小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监督村干部用权用钱问题,主要原因是“三不到位,三代替”:一是制度不到位,以结果公示代替村务公开;二是监督不到位,以运动员代替裁判员,实际是自己监督自己;三是执行不到位,以村“两委”的决定代替民主决策。症结找出来了,问题摆出来了,如何从源头破解?要改,就要从制度上来个根本上的改变。

3.首个村监委会应运而生。2004年6月18日,后陈村召开了一个特别的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成员及党员列席,全体村民代表讨论并表决通过了《后陈村村务管理制度》《后陈村村务监督制度》,并选出了中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里的老上访户张舍南成为后陈第一任监委会主任。监委会自成立起就充分发挥了监督职能。武义经济开发区向村里征地,村监委根据村民意见提出重新核定,发现少了8000多平方米,一举追回征地补偿款30万元;村里建厂房,村干部亲戚承包铲沙,一边“磨洋工”,一边工钱却按天照付,张舍南带着村监委成员督察后坚决改为按铲沙量计价,每天节约成本约160元。在后陈村财务公开栏里,小到买一瓶墨水、胶水以及一次性茶杯等都要上墙公布,买了多少,用了多少,一目了然,这些账目经监委会审核后,张榜公布,每一笔支出都有监委会成员的签字。

(二)“不畏浮云遮望眼”——直面问题疏解难题

1.在争议中蹒跚前行。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当时引起不少争议,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怎么处理监委会和党支部的关系?二是成立监委会是否违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三是监委会会不会成为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上的阻力?四是设立监委会会不会增加村里的管理成本?这些问题在实践中一一得到了解答。村委监督委员会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村民委员会是村民的自治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村民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为防止监委会履职不力,武义还设置了一套严格的程序,比如,规定如果监委会成员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党支部可以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议论,投票对其进行罢免。事实证明,村务监督委员会这种民主政治的权力平衡使上访减少;村监委会经过1年的运作,就给村里增收节支达90多万元。

2.破解“半拉子”民主。村务监督委员会通过民主监督促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有效破解了“半拉子”民主。后陈村监委会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成功进行了21次招投标,对村里西塘、西湖两口池塘和村砂石场进行了监督,所有发票都经过监委会成员严格审核,还首次举行了涉及1000多万元的标准厂房建设及出租方案听证会,30多位被选为听证会代表的村民,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体验到了“当家做主”的感觉。

3.一时激起千层浪。2005年6月17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后陈进行调研,充分肯定后陈做法,明确指出村务监督委员会“是农村基层民主的有益探索,是积极的,有意义的,符合基层民主管理的大方向”,为深化“后陈经验”指明了方向。此后,“后陈经验”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推广。2010年“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017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八次会议专门研究了深化完善村务监督工作,中办国办也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对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2019年,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写进《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三)“陌上繁花依次开”——村务监督建成体系

1.制度之笼更缜密。“后陈经验”在推广过程中遭遇了村务管理的人情浸渗,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现象时有发生。仅有监督要素,没有形成监督体系,监督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为破解这一问题,武义从2009年开始深化完善村监委会制度,推出了“四定二评一创”制度(定决策规则、定管理规程、定监督程序、定公开内容,村民评价村干部、乡镇及街道评价村干部和创群众满意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全面提升村务监督水平和效果。监委会被赋予监督权力的同时,也意味着其担负着重大的监督责任。为保证监督不错位、不缺位、不越位,2012年,武义再次创新制度,出台了《武义县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细则(试行)》,这也是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细则》。《细则》对监委会成员任职与回避条件、罢免辞职补选程序、不规范履职行为应对措施等5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机制,进一步规范了村监委运行机制,提高了村监委履职要求,强化了村监委履职保障。

2.村村都有监委会。至2009年11月底,浙江省实现村务监督委员会全覆盖,全省30032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监委会。村监委会这个制度在农村成功推行,有干部提出可以在其他领域拓展延伸。2011年,武义县在全县17各城市社区全部推行居监委制度,成功探索出一套源于“后陈经验”,又符合城市社区实际的居务监督工作体系。2012年,又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向组务、校务、院务、企务延伸,实现了城市社区、公立学校、公办医院、国有企业监督委员会“全覆盖”,有效提升了各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水平。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创新搭建了一系列载体和平台。如宁波市推行村务监督“十清单”制度,绍兴推行“按事计分、以分定酬”的“村务监督积分管理系统”,湖南零陵推行村务监督月例会制度等等。

3.打造监督升级版。2018年7月2日,武义县出台《关于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率先在全国推开规范化建设,提出20条老百姓看得懂、干部做得到、实践好操作的标准化制度。同时,针对村务公开栏纸质报表1/3的人不去看,去看的人1/3看不懂,看懂的人1/3对疑问无直接反馈渠道等3个“1/3”问题,推行“双述职”“两反馈”机制,即村务监督委员会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双述职”,党员向村民反馈“三务”工作、向党员大会反馈村民意见建议“两反馈”机制,倒逼履职,强化公开,切实提高村务监督规范性和透明度。此外,武义县还推行小额支出事后评估等村务监督“工作十法”,“民主理财日”等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五项机制”,村务决策“签字背书”等“六项监督重点”,以村民看得懂、干部做得到、实践好操作的形式,让村民们从怕“村干部干事”,到怕“村干部不干事”。

 

经过十五年的实践发展,“后陈经验”使农村基层治理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乡村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巩固,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实现了以民主促发展、以民主促民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专家点评

陈文胜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 中央农办乡村振兴专家委员

后陈村为破解村级组织存在的村干部滥用权力问题,2004年选举产生了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使后陈村从上访村发展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其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先后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后陈经验”从“ 一村之计”上升为“ 一国之策”。后陈村的经验告诉我们,乡村治理的生机活力来自基层经验。其一,乡村治理要让村民当家作主。后陈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村民自己选举产生的,是代表村民实现民主监督的机构,是村民自主性的体现,因而它能够得到村民的信任和认可。其二,基层治理要有民间智慧。基层治理要充分发挥基层老百姓巨大的民间智慧,基层治理要多吸收来自民间本土经验,民间智慧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智慧源泉。其三,乡村治理创新要坚持治理有效。不同的乡村有不同的问题,后陈村是富了后的分钱问题,是如何公平分好蛋糕的问题。因此,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乡村治理创新,是从解决农民自己的难题开始的,是基层有针对性地创新,因而不仅具有生机活力,而且治理有效。

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城乡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高,得益于浙江比较早就关注到乡村发展,全省农村发展起步早、基础好、效果好,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全国都在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先发地区,浙江省涌现出许多乡村振兴的名村,这些村庄的发展之所以成功是遵循着怎样的逻辑,本书从全省的嘉兴、湖州、绍兴、金华、温州、衢州等地选取了十多个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将这些村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并邀请国内著名农村研究的学者对每个案例进行专业点评后集结出版,为国内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提供浙江经验和故事。

 

编辑供稿:林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