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共温州市委党校!

    科研咨政

科研咨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咨政

我校举办“深化温州学研究”系列研讨会之“当代温州发展”研讨会

时间:2022-12-23 浏览人数: 来源:科研处(社会科学处)

  12月21日下午由我校与市社科联主办,温州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温州市“八八战略”评估研究中心承办的“深化温州学研究”系列研讨会之“当代温州发展”研讨会在我校召开,部分专家、学者以视频连线方式参加会议。

1.jpg

  会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会议由我校科研处处长李铠铓主持。

  首先,市委党校校委委员、副校长王健致辞,他说今年是温州学研究二十周年,恰逢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面总结温州学研究,对推进温州当代发展意义重大。温州学包含人、文、古、今四个方面,市委党校的温州区域发展创新团队是一直以来专注温州学研究中的当代温州发展,出版了一系列《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共同富裕看温州》《乡村振兴看浙江》等著作,是研究温州发展的一支重要研究力量,并在将来继续为温州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温州建设更高水平现代化的研究作出应有贡献。他对各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研讨会表示欢迎,并预祝此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4.jpg

  其次,温州市社科联副主席叶雪影致辞。她对本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她指出,市委十三届三次会议强调“把这部创新史继续写下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温州续写创新史中具有重要作用。温州学研究的重要价值是在温州的现在和未来发展,研究成果能为温州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温州学之当代温州发展研究要构建具有温州自身特质的研究体系、话语体系,以温州正要做、将要做的大事作为现实研究的重点,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现代化的温州作出理论贡献。

5.jpg

  第二阶段会议由校校委委员、副校长王健主持。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春光主讲了《地方性与温州现代化》。他首先提出如何解释各地现代化的差别这一问题,再由此引出要讲述的四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内容为改革与开放:大的时代背景。过去40多年改革开放是历史最长、正常态化的现代化历史,虽然现代化有统一的进程和水平,但是各地现代化水平并不相同。由此引出一个重要的话题:地方性问题。

  第二部分内容为地方性与现代化的关系。不可否认现代化是外部输入的,但是输入过程和形式以及接收、改造、转化,在不同国家、地区是有差别的,这是地方性在起作用。雷蒙德在《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中,从地理位置与制度两个维度深度分析了国家发展的差距,也就是现代化差距,这里所说的其实就是地方性问题。地方性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特性,这些特性由空间特质、地理特质、文化特质、生活特质、组织特质等因素作用产生的,是一个地方所凝练出的文化底蕴的符号。如,(1)地理区位特质:与大城市的地理距离近,越能受到大城市辐射,城市性获得提升;反之亦然。(2)社会流动和组织特质:是否存在过职业流动、区域流动乃至国际流动?家、家族、村社以及地域关系是否强大?(3)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精神特质:商业文化、实业精神、合作和抱团传统等。

  第三部分内容为温州的地方性与现代化关系。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温州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概括为温州模式,费孝通将其说成小商品大市场。地方性中有三点对温州现代化是关键,也是宝贵经验,如果能继续发扬,会确保温州未来现代化有更好的发展。

  第一,社会文化主体性。温州人确实是比较善于适应现代化变迁,有这样的主动性和社会文化资本。这是重要的社会基础。第二,市场及其交换是温州现代化的法宝。张笑宇在《商贸与文明》中指出,在现代化之前是暴力秩序,结果是零增长;而商贸崛起,带来现代化文明,表现为正增长。第三,法治的政商制度是现代化的保证。雷蒙德认为,制度不同会导致巨大的国家财富差距。良好的制度能鼓励人民以个体身份积极从事生产,以便积累国家财富。良好的制度,如没有政府的腐败、保护私有产权、法治尤其是法律的有效执行、激励公民进行金融资本投资、政府效能高、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控制、破除贸易壁垒、货币交换的开放性、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等。

  第四部分内容为思考和建议。过去四十多年温州现代化的实践经验为未来温州迈入更高水平的现代化提供宝贵经验。政府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和定位:第一,进一步保护和激活民间活力,从政策、能力和机会上确保合法财产的获得和增长;确保人身权益;改善民生保障等。第二,建设法治市场,不要做应该由市场可以做的事情,比如产业,政府不要干预,更不要自己去做产业。第三,政府的重心还是在于改革开放,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省委党校教授、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白小虎作《科技创新 温州问路》主题发言。他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科技创新是温州发展的必答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变,产业和技术创新也处于快速转变之中。科技创新对于一个城市吸引力、竞争力的重要性始终没有降低,而且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温州在开启现代化新征程之际,过去温州模式的荣光必须翻篇归零,重新思考重塑温州模式确立温州在创新发展上的竞争优势。

  二是温州科技创新的优势和短板。创新分三个阶段:市场追赶阶段、技术追赶阶段、创新追赶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温州创造辉煌的阶段,温州的优势在企业家群体形成。在创新追赶的第三阶段,产业和技术更加复杂,创新竞争的重点转向上游和前端的知识创新。创新不再是单一主体单打独斗的竞争,也不是无风险的、短期利润兑现的市场活动,创新已经成为以大学为载体的知识创新、企业和公共研发机构为载体的技术创新和高度发达复杂的金融创新融为一体的全社会创新。在这一阶段温州的民营优势和市场优势明显弱化。例如创新区位短板,与世界知识创新中心、长三角科创中心在产业的技术距离和空间距离都很大,属于边缘地带;创新资源的短板,国家级、省级的科教投入偏少,公共机构少。

  三是温州科技创新的若干着力点。第一,面向新兴产业,不能缺席技术追赶和创新追赶的主战场。第二,加强政府作用,着力加大科教和公共研发投入。第三,积极融入全球知识交流与创新平台。第四,大力创建产业创新平台,如特色小镇,高科技园区、高新区的升级版,创新产业社区。第五,加强城市服务功能。第六,引进现代金融业,以现代金融意识改造温州人经济,提升温州人经济的创新成色。

  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朱康对作题为《如何实现从生产集群到创新集群的跨越——温州产业集群升级思考》发言。他指出,创新是温州各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温州通过制度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形成了遍布各地的产业集群。但是温州各地的产业集群总体上多属于低成本依赖性的生产集群范畴。当前随着低成本优势的丧失,如果没有新的创新领先优势,极易发生转移。温州急需激发新的创新活力,推动各个产业集群从生产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型。为此,当前温州应从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切实保护创新产权,有效搭建创新平台,积极营造创新文化,全面优化创新环境等五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政策。

  市委农办秘书处处处长、市决咨委研究员徐炯作题为《不忘合作初心 牢记为农使命——温州“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实践与启示》发言。他指出,温州“三位一体”15年的改革探索,其主要做法:以“统分结合、利益联结”促进一体化,推进农村生产关系不断完善;以“城乡融合、供需对接”促进一体化,推进农村生产要素有序畅通;以“创新聚合、数宇赋能”促进一体化,推进农村生产方式转型提升。其主要启示: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强化农民权益保障;二是坚持合作制原则,赋予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新内涵;三是坚持市场化机制,因地制宜推进实践创新。

  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夏择民作题为《温州数字经济发展研究》发言。他指出,当前温州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机制已基本建立,结构上呈现以产业数字化为主体的特征,基本维持了省内数字经济“第三极”的地位。但与此同时,“第三极”地位不稳的迹象也逐渐显露,暴露出发展合力尚未有效形成、发展基础薄弱、发展主线不够清晰、要素保障捉襟见肘等问题。温州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明确发展主线,此外还应完善数字经济推进机制,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强化数字经济要素保障。

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