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时间:2025-03-19 浏览人数: 来源:教务二处(城区联合党校)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为助力城区中心工作,充分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2025年3月17日至3月18日,市委党校第一期城区中青班以题建组,通过学干结合、学研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
全班学员共分为9个调研组,分别赴有关部门、街道、社区、企业实地调研,与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企业代表等开展不同形式的访谈交流,充分了解当前课题的发展现状与群众需求,取得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并着手整理调研成果,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效果。
千年斗城进阶之路——关于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第一调研组先后走访了丁字桥巷、蛟翔巷、朔门古港遗址等地,详细了解千年斗城建设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从挖掘串联庭院特色、盘活斗城文化资源和文旅融合新时尚等方面进行探讨思考。学员们纷纷认为要坚持提质焕新,在消费转型升级上持续发力,激活庭院经济新动能,让业态更多元、场景更丰富,拓展一批沉浸式、开放式消费新场景,讲好温州故事,做好‘文旅+’文章,充分彰显斗城文化风貌。
西部时尚城“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发展路径研究
第二调研组深入温州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产业园、西岸跨境电商等地开展调研,重点就现阶段温州产业带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头部项目引资、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强化跨境电商培训等方面开展交流探讨,为探索加快温州跨境电商+产业带双向赋能路径收集行业一线基础数据。
关于温州“后园博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第三调研组赴园博会筹办工作瓯海指挥部、潘桥街道园博园攻坚专班、泰康之家·瓯园和嘉野等地开展调研,并实地考察园博会主园址周边建设情况。调研组重点围绕“后园博时代”主题,聚焦医养资源、生态优势、文旅元素等方面,就如何避免“盛会效应”消退后可能出现的资源闲置、品牌淡化、产业联动不足等问题展开调研,推动园博成果向长期效益转化,为温州西部共建共享共融提供决策参考。
关于AI时代招商孵化的思考
第四调研组围绕数字赋能招商孵化,详细制定调研线路,走访数安港等重点领域产业基地。通过实地调研加座谈,详细了解瓯海科教发展历程,分析优势、剖析不足,为调研报告撰写做好充分准备。同学们纷纷为做好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孵化建言献策,描绘AI时代科教发展新图景。
探索 “演艺+赛事”经济发展路径 推动打造温州青年文旅体消费新阵地
第五调研组深入走访了温州奥体中心、国际网球中心、高新文化广场、寺前街历史文化街区等点位,全面了解龙湾在演艺、赛事领域的现状与问题,并从有效利用闲置空间、孵化本土演艺赛事IP的角度出发,探索打造吸引青年人才的文化新阵地。
如何赋能老年助餐高质量发展
第六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对龙湾埭头村、上涂村、永兴街道民乐社区、乐二村、海滨街道江一村、永中街道万顺、瓯海区仙岩街道等地的邻里食堂开展调研,对老年爱心食堂实际运转情况和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深度分析,重点围绕老年食堂筹资模式、供餐体系、服务机制等创新实践,调研其实际运转情况。
关于龙湾区、温州湾新区存量安置房盘活的意见和建议
第七调研组先后走访龙湾区城建中心、浙南科技城集团、臻龙集团、滨海集团等单位,对龙湾区、温州湾新区区内包括安置房在内的存量资产进行调研,就其现状、难点、盘活路径和对策开展座谈,通过现场看、当面问、会议谈等形式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全面掌握问题现状。同时,通过开展组内头脑风暴,深入研究对策建议,为调研全过程构建逻辑框架打下坚实基础。
关于做好“海创空间”延链补链文章 加快推动青年上岛的思考与建议
第八调研组赴洞头组织、人社、住建部门,座谈了解海创空间建设运行、青年上岛服务保障等情况,实地走访城市岛屿、“青村·108大队”“LIHO东屏”等多个海创空间运营平台,与主理人、创业者、就业人员等深入交流入驻感受、运营模式、存在困难及未来发展规划,为推动更多青年返乡入乡工作生活提供决策参考。
构建龙港市生育友好城市的对策建议
第九调研组围绕生育养育现状及市民的新需求新期望,赴龙港青龙湖客厅、康乐世纪幼儿园、温附一龙港院区等地开展走访调研,同时组织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召开座谈会,详细研究当今社会生育养育存在的痛点与难点,为课题调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讯员:朱德慧 核稿人:叶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