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时间:2025-04-29 浏览人数: 来源:教务一处
为加强温州与东莞两地干部交流,推动跨区域经验互鉴,2025年4月,温州市中青班与东莞市中青班开展了为期10天联合培训。本次联合培训以“理论强基、实践互鉴、共谋发展”为主线,通过课堂教学、实地调研、深度研讨等多维模式,助力两地干部提升政治素养与履职能力,为两地积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活力。
一、课堂教学:强化理论根基,拓宽战略视野
培训班紧扣新时代干部能力需求,精心开设系列专题课程。聚焦两地发展经验总结介绍,设置“东莞改革开放历程及高质量发展探索”“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温州改革开放与温州模式变迁史”“温州区域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研究”等课程,由两地党校专家、经验丰富的职能部门负责人授课。同时,结合两地发展特色,邀请复旦大学教授和浙江省有关方面的专家,讲授“人工智能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城市社区治理的场景营造”等专题,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形式,使学员深入认识理解两地改革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掌握现代化治理的前沿方法论,提升战略决策、风险防控与创新实践能力。
二、实地调研:跨域联动互鉴,深挖实践智慧
培训班组织学员深入两地产业一线,开展沉浸式调研。在东莞,学员走访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考察依托大科学装置集群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生态,以及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的相关实践经验;在温州,聚焦民营经济转型,调研中国眼谷、乐清电气产业集群、云谷数据中心,观摩眼视光医学与智能制造的跨界融合案例,以及探索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路径。另外,还赴东莞市东坑镇丁彭黄片区、温州市北塘村开展乡村振兴主题调研,实地观摩特色农业、文旅融合项目。让学员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向实、产业向新、乡村向美”的三维发力,为学员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局部到系统的深层启发。
三、深度研讨:碰撞思想火花,共谋发展路径
培训注重以交流促共识,开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专题研讨。东莞和温州分别是广东、浙江两省GDP排名第四和第三的城市,两座城市都是民营经济典型代表、制造业大市,且人口规模、综合实力相仿,相互交流很有借鉴意义。该课程引入了“行动学习法”的新教学方式,组成学习团队,让每个学员选准切入点提出问题,鼓励所有参与者积极分享知识与经验,通过深入讨论、提出方案并形成共识。这次同题共研、同课共学,引导学员在思维碰撞中激发了思想火花,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了综合分析能力。
联合培训结束后,两地参训学员们感触良多,大家一致表示将以此次研修为契机,进一步锤炼创新思维与改革魄力,将前沿理念、先进经验和思维碰撞的成果转化为工作实践,更要把两地同仁敢闯敢拼、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融入日常,为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
学员感悟 叶剑强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工作部部长
东莞松山湖以“国家战略引领+硬科技集聚+产城人融合”为核心,聚焦新兴产业并导入科研平台、龙头企业,实现创新链闭环。这给温州建设高能级平台与人才生态,打造“民营科创+特色产业”的差异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经验参考。
学员感悟 林江利温州市泰顺县彭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东坑镇“丁彭黄”片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镇村联动、连片规划,错位发展,将原本空心化、矛盾交织的三个村落整合为“三生融合”的城市“桃花源” 。这一模式启示我们,基层治理需打破行政壁垒,以系统思维统筹资源,通过“镇企村民”共治共享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为温州城乡融合提供可复制的“东莞样本”。
学员感悟 孙志超东莞证券党委副书记
温州模式以民营资本驱动为主,东莞发展以外资驱动为主。给我的启发是:发展经济要立足自身优势,温州应继续深化民企改革创新,东莞要提升外资利用质量,两地都需注重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学员感悟 周润良东莞市石龙镇党委副书记
这次温州之行,全面学习了温州从辉煌到质疑再到重生的发展历程,真切感受到温州“续写创新史”的历史逻辑、“四千精神”的实践逻辑、“生态文明”的发展逻辑等。东莞和温州同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温州人“敢为人先、抱团发展”的精神内核,温州政府从“无为而治”到“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思路转变,温州干部发扬“四千精神”的攻坚克难韧劲,在当下尤为值得我们学习借鉴。